設想一下,未來(lai)身份證將(jiang)不再(zai)是你生活的(de)(de)(de)唯(wei)一憑證,伴(ban)隨你的(de)(de)(de)個人(ren)信用分將(jiang)決定你租車、酒店(dian)、旅行(xing)等服務特(te)權,以(yi)及滲(shen)透(tou)到(dao)貸款、保險等金(jin)融場(chang)景的(de)(de)(de)方方面面。 在年初首批8家(jia)機構(gou)獲(huo)準開(kai)展個人(ren)征(zheng)信業務后,個人(ren)征(zheng)信 ...
設想一下,未來身份證將不再是你生活的唯一憑證,伴隨你的個人信用分將決定你租車、酒店、旅行等服務特權,以及滲透到貸款、保險等金融場景的方方面面。
在年初首批8家機構獲準開展個人征信業務后,個人征信行業獲得迅猛發展。雖然目前個人征信的普及度并不高,但這并不妨礙8家機構競相推出自己的個人信用分產品。
8家機構中,除了鵬元、中誠信等老牌傳統評級機構,互聯網類型的包括芝麻信用、前海征信和拉卡拉信用等,各具優勢:芝麻信用基于阿里的電商數據、拉卡拉則基于支付數據。至于低調的前海征信,雖然目前公開信息較少,但據知情人士透露,“前海征信也在下血本投入。”
芝麻信用和拉卡拉前后推出了“芝麻分”和“考拉分”,依據各自的數據模型給個人評分,分數越高則代表信用越好。分數達到一定要求的則可以享受酒店“零押金”入住、免押金租車等服務。
雖然各家都在緊鑼密鼓地準備中,但事實上,“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央行征信中心人士說到,在他看來,還有很多基本的東西需要去解決,比如尋找和挖掘數據源。“他們的互聯網思維太強了,搞一些吸引眼球的信用分產品。”他認為目前還處在概念宣傳階段。
在機構人士看來,央行征信中心能夠通過一些政府行政手段,收集海量的強金融基礎數據,“這是其他家都做不來的。”僅憑這一點,就足以讓8家機構艷羨。而雙方是否會開展深度合作,也成為關注的焦點。
不過,據筆者了解,央行征信中心似乎并沒有多少合作的動力。原因是認為目前機構的有用數據積累還遠遠不夠,對他們并沒有吸引力,合作意味著雙方的不等價交換。
另外,目前央行征信中心的盈利水平很高,這也是他們沒有很強的合作動力的原因之一。筆者了解到,目前銀行向征信中心查數據,個人數據是每筆8元,企業數據每筆188元。此外,還有類似的打包服務,例如一家銀行一年交滿1億元或者幾千萬后就可以免費查詢,一年循環一次。
按照6個月的準備時間計算,央行將在7月初進行驗收和牌照發放。此前4月份央行已經舉行過一輪“中考”:8家機構就各自的組織架構、綜合業務、內控制度、技術支持四個主題進行匯報。無疑,只有順利通過考核的幸運兒,才有機會分得這塊千億市場的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