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u)經濟(ji)之聲(sheng)《天下財經》報道,社會信用體系(xi)建設實踐正(zheng)在中國(guo)大地上如火如荼地進行。完成這項社會管理(li)和(he)經濟(ji)改革(ge)的(de)支(zhi)撐性工作(zuo),需要一(yi)張遵(zun)循信用經濟(ji)社會發展規律,有(you)理(li)論基礎、有(you)目標、有(you)內容、有(you)落地效應(ying),科(ke)學(xue) ...
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實踐正在中國大地上如火如荼地進行。完成這項社會管理和經濟改革的支撐性工作,需要一張遵循信用經濟社會發展規律,有理論基礎、有目標、有內容、有落地效應,科學的、系統的、清晰可見的路線圖。大公集團董事長關建中撰寫的《中國信用體系建設藍圖》理論專著響應了這一歷史呼喚,由中國金融出版社出版并于9月26日在北京向社會發布。
大公集團董事長關建中在發布會上做了題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需要清晰的路線圖”的主旨演講。他作為專著作者在演講中說,《藍圖》創作的動力來源于大公一以貫之的責任與發展價值觀。民族品牌國際化戰略思想所蘊含的承擔起民族復興賦予的評級責任,把中國人在評級領域創造的智慧貢獻給世界的責任理念,要求大公必須按照研究規律,發現邏輯,構建理論,設計模式作為思想和行動的指南,這成為大公關注、參與、研究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問題與眾不同的方式和動力。
據介紹,大公《藍圖》的總脈絡是,以信用社會管理使用信用信息產品根本需求為目標,按照信用信息的內在運動規律呈現其結構與形態;以信用信息全國互聯互通滿足信用社會管理需要為條件,設計出數據標準化、分析數字化、使用矩陣化模式對海量信用信息進行工業化分析生產和智能交換的路線圖;以信用信息統計、分析、使用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核心內容,提出體制機制建設構想;把信用教育作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最重要的基礎設施。
據了解,迄今為止,世界上還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在全社會范圍推動一項旨在記錄使用所有社會成員信用信息,依據信用信息管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案例,西方發達國家已有的社會信用管理成果也僅限于社會成員某些特殊領域的行為記錄,不具有社會管理模式的借鑒意義。大公《藍圖》正式發布的意義在于,第一次從信用關系社會化所導致社會成員之間經濟關系信用化的視角,發現信用經濟時代社會管理的本質是對社會信用關系的管理,據此構建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理論基礎,使《藍圖》設計具有了科學性;第一次揭示了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終極目標是構建一個以統計、分析、使用社會成員信用信息的社會信用管理系統,依此進行信用社會管理,使這一偉大的社會管理模式變革有了明確的方向;第一次以嚴密的邏輯分析推導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核心內容是實現信用信息的生產與消費,其他相關要素都是為滿足這一內容的功能需要,找準了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著力點;第一次符合客觀邏輯、系統、完整地描繪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全貌,使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實踐有所遵循。
新聞發布會上,大公同時向社會發布獨創的,包括信用信息圖譜及編碼、數據庫及平臺建設、城市和行業、企業信用管理體系以及信用記錄+報告、信譽評級、履約評級、借款評級、綜合評級等13種信用體系建設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