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是否守法經營?個人是否誠實守信?昨天,市經信委主任李耀新透露,上海市公共信用平臺將在本月底向社會開通,不僅企業信用將公開,市民也可憑身份證查詢自己的金融信用、交通違規記錄等信息。 據介紹,上 ...
企業是否守法經營?個人是否誠實守信?昨天,市經信委主任李耀新透露,上海市公共信用平臺將在本月底向社會開通,不僅企業信用將公開,市民也可憑身份證查詢自己的金融信用、交通違規記錄等信息。
據介紹,上海公共信用平臺2013年啟動建設,并于當年6月3日、12月31日分別面向政府部門和信息主體開通試運行,并開通上海自貿試驗區服務窗口。李耀新表示,目前信用平臺主要集納了行政機關、司法機關、公用事業單位等掌握的與法人和自然人信用相關信息,未來還將拓展到社會組織。
對個人來說,信用平臺記錄了哪些信息?這些信息又意味著什么?以個人涉及公用事業單位的信息來說,其中包括個人的獎懲記錄、履約記錄,欠繳公積金記錄,擾亂用電秩序、破壞公共基礎設施記錄,逃票記錄,以及自來水、電力、燃氣、通信等欠費記錄。以往,如果拒不按期還款、地鐵逃票等行為,主要采取警告、罰款等措施。但現實不少人卻是“好了傷疤忘了疼”,屢教不改。李耀新表示,從信用管理的角度,公共信用平臺實際上提供給政府一個更好的事中事后管理平臺;只要有違背誠信的行為,都會被“記錄在案”,“一處失信,處處受制”。比如,在公務員考試錄用中,未來將積極推廣使用信用信息查詢報告,將個人的信用狀況作為公務員考試錄用的重要參考;再比如,在居住證積分管理工作中,把信用信息查詢報告作為外來人口引進和落戶的基本條件。
有市民擔心,是不是逃一次票、忘還一次款就“不得翻身、處處受制”?對此,李耀新表示,信用平臺也會給人“改過自新”的機會,平臺上的個人信息記錄有時間期限,一段時間后就會清除負面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