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dan)車、房屋短(duan)租……蓬勃發展的分(fen)享經(jing)濟(ji)正在改變人們的生活,也成為新經(jing)濟(ji)發展重要(yao)的驅動(dong)力(li)。如何(he)推動(dong)分(fen)享經(jing)濟(ji)更好(hao)更快地發展?國(guo)家信息中(zhong)心分(fen)享經(jing)濟(ji)研究(jiu)中(zhong)心6日發布(bu)的《信用(yong)助力(li)分(fen)享經(jing)濟(ji)發展研究(jiu)報告》(以(yi) ...
共享單車、房屋短租……蓬勃發展的分享經濟正在改變人們的生活,也成為新經濟發展重要的驅動力。如何推動分享經濟更好更快地發展?國家信息中心分享經濟研究中心6日發布的《信用助力分享經濟發展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認為,加快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將有助于分享經濟的發展,信用正在取代押金,提升分享經濟的效率和用戶體驗。
分享經濟的顯著特點是所有權與使用權分離,這決定了供需雙方的信任是其發展的基本前提。由于,當下我國的社會信用體系還不完善,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分享經濟的發展。國家信息中心2017年3月發布的《中國分享經濟發展報告2017》顯示,2016年我國分享經濟的市場交易額約為34520億元,比上年增長103%,參與分享經濟活動的人數超過6億人,比上年增加約1億人。
圖為國家信息中心分享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于鳳霞分享五點建議。新華網發
數據顯示,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了分享經濟中。國家信息中心分享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于鳳霞認為,分享經濟發展有六大要素,第一是要有分享的資源,第二要有以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支撐,第三就是信任,第四要有大眾參與,第五要有安全的保障,第六是效率最高,提升用戶體驗。“所以我們得出一個重要的結論,信任是分享經濟發展的基礎。”
《報告》認為,隨著經濟和技術的發展,社會信任模式經歷了三個階段,先是農耕時代熟人之間的習俗型信任為主,到工業時代陌生人之間的契約性信任,再到信息時代的匿名陌生人之間的系統型信任關系。“這種系統性的信任來自哪?來自對方機構的組織制度,甚至在今天我們越來越多的一些信任來自于現代信息技術以及各種技術的創新應用。”于鳳霞稱。
報告認為,分享經濟的信任機制分為市場驅動型信任機制和制度約束型信任機制,前者主要是交易主體、信用服務機構和交易平臺從不同角度維護個人的信譽機制或者權益保障,后者主要指通過制定法律法規等制度層面來增強用戶對分享經濟制度的信任。此外,還有市場與制度兩者之間的協同機制。這些形成了一個系統,構成了信息時代用戶對分享經濟的系統信任。
該《報告》的實證分析經過問卷調查、實踐案例和數據分析來完成,與螞蟻金服旗下的芝麻信用進行合作,共收回問卷44.7萬份,隨機抽樣了17.4萬份進行了分析。數據顯示,72.2%的被訪者使用過分享經濟服務,使用最多的場景是交通出行(占比62.8%)、生活服務(占比25.6%)、和醫療服務(占比15.8%);用戶最關心分享平臺的三大要素是:個人信息是否安全(占比22.4%)、是否引入第三方征信評分(占比43%)、是否有完善的售后服務體系(占比41.1%);用戶最關心分享平臺上的物品或服務的三大要素是:質量(占比75.1%)、實用性(占比46.8%)和價格(占比45.3%)。
《報告》稱,70.1%的受訪者在使用分享經濟服務時遇到過問題,遇到最多的是產品或服務的質量問題(占比43.5%)、其次是個人信息被泄露(占比38.4%)。報告認為,分享經濟未來發展面臨的三大主要問題 :相關法律法規不完善、異議無法被處理(占比51.8%)、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不完善,對參與主體行為缺少激勵和懲戒(占比50.3%)、分享的商品或服務質量難以保證(38.9%)。《報告》得出結論認為,信用在促進分享經濟信任過程中,具有整循環機制、外部效應和乘數效應,信用可以推動分享經濟更好更快發展。
螞蟻金服研究院副院長李振華表示,信用是分享經濟的基礎設施,信用的保障機制首先要有很好的風險控制和保障手段,其次要縮短交易的跨時空過程和流程,要有好的用戶體驗。從芝麻信用得到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4月,芝麻信用免押金信用服務覆蓋全國381個城市,免押金信用服務場景擴展到酒店、房屋短租、租車、共享單車等8個行業,累計為用戶提供免押金額超過313.8億元,推動分享經濟服務用戶數更快增長。
值得關注的是,關于信用體系建設和個人隱私保護之間的關系,專家意見并不一致。當日,中國社科院金融所副所長胡濱在點評發言中提出要注意保護個人隱私權的問題,“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我們的信用體系建設不可能達到一個非常好的發展階段”。而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薛兆豐在點評中則指出,如今是隱私出讓的時代,過分注重個人隱私的保護會阻礙信息社會的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