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微信圈上盛傳一種說法:“現在網上有一種業務,我們只要交納一定費用,個人的不良信用記錄就保證可以消除。”這對很多急于用錢的網友來說很有吸引力。 央視網(記者李文亮 沈瑋 伍婷婷 報道)個人信用是 ...
最近,在微信圈上盛傳一種說法:“現在網上有一種業務,我們只要交納一定費用,個人的不良信用記錄就保證可以消除。”這對很多急于用錢的網友來說很有吸引力。
央視網(記者李文亮 沈瑋 伍婷婷 報道)個人信用是現代人的“經濟身份證”。因為信用受損,不少人無法辦理貸款等金融業務。但最近,在微信圈上卻盛傳一種說法:“現在網上有一種業務,我們只要交納一定費用,個人的不良信用記錄就保證可以消除。”這對很多急于用錢的網友來說很有吸引力。那么,這種說法是真的嗎?
記者調查:其實是一種新型騙術
日前,央視網記者調查發現,“信用黑中介”有的承諾“最快15天恢復良好信用,黑戶也可消除”;有的則自稱“銀行內部有關系”。
“您還在因為信用卡逾期沒還,背上了不良記錄而煩惱嗎?因為住房貸款、汽車消費貸款、個人消費貸款,背上那可悲的信用不良記錄而煩躁嗎?不用擔心,本中心為您消除一切不必要的煩惱!……專業代消不良信用記錄,技術一流沒得講,5000元就可使您獲得同銀行的正常業務往來……”央視網記者在網上查詢,類似的廣告頻頻映于眼簾。但是,這樣的信息可信嗎?山東省濰坊市的小張對此深信不疑。
小張在濟南上大學時辦了兩張信用卡,由于生性隨意拖拉,竟然先后6次忘了及時還款。不過每次數額不大,事后又馬上補交,她并沒在意。后來她回老家工作,由于結婚要買房,才得知自己有不良信用紀錄,無法貸款。
小張先是想托關系去銀行消除不良紀錄,無果后便到網上求助。很快,她在網上“幸運”地聯系上了一位中介,對方聲稱“在銀行有關系,只需3000元錢就可消除,可以先交一部分定金然后再補齊余款”。急于貸款的小張馬上匯過去1000元的定金,可幾天過去了,對方再也聯系不上,她才發現受騙了。
據警方介紹,最近像小張這樣被騙的人并不少見。“一些非法中介抓住人們急于消除不良信用的心理,利用街頭小廣告、群發短信、網絡、微博微信等發布信息,有的甚至吹噓‘專業清除’,其實是一種新型騙術。”
央視網記者調查發現,這些“信用黑中介”有的承諾“最快15天恢復良好信用,黑戶也可消除”;有的則自稱“銀行內部有關系”。記者撥通了其中一個廣告上的電話。接電話的男子稱,因為記者有4次不良紀錄,須提供人民銀行征信中心出具的信用報告發給他們。“至于我們怎么操作,你就不用管了,我們會通過銀行的關系,向央行打報告加以修改。”該男子表示,總共收費5000元,但必須先交1800元去打點熟人,還煞有介事地聲稱“辦不成退還全部費用”。
銀行:程序保證記錄不可能花錢消除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淄博市中心支行的黃姓負責人告訴記者:“花錢消除不良信用記錄不靠譜。”
對于“網上‘信用黑中介’能夠通過銀行內部關系修改、刪除不良信用記錄”的說法,記者采訪了相關金融部門的負責人。
“花錢消除不良信用記錄不靠譜”,中國人民銀行淄博市中心支行的黃姓負責人告訴記者,個人信用報告是客觀記錄個人信用活動的文件,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以客觀、中立的原則對采集到的信息進行匯總、整合。比如某人有一筆貸款逾期未還,此人的信用報告中將記載為這筆貸款逾期。報告記載的信息包括“當前逾期期數”、“當前逾期總額”、“24個月還款狀態”、“逾期31天~60天未歸還貸款本金”等項目,但不會記載“此人逾期還款、記錄不良”等字樣。銀行的個人征信系統由計算機自行處理,客戶的不良信用記錄一旦被錄入,并上傳至央行數據庫,所有的數據都會被鎖定。即便是工作人員,也無法隨意修改系統里面的信息。
成都市武侯區高升橋某商業銀行信用卡負責人表示:“修改信用記錄需要層層上報和審批,人為修改信用記錄的可能性不大。各商業銀行的相關個人信用數據每月會被集中上傳一次,是一個自動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沒有人為操作,修改數據的可能性為零。”
專家:不良信用紀錄只保存5年
新實施的《征信業管理條例》規定,個人不良信息最多保存5年,超過5年的將刪除。
“如果信用報告顯示貸款或信用卡出現了逾期,首先要把已經逾期的款項盡快還上;其次是避免產生新的負面記錄;第三是盡快重新建立自己的信用記錄。”一位金融業的內部人士提醒消費者,逾期后應盡快補足欠款,如果偶爾出現逾期還款,但此后都是按時、足額還款,就可以證明其信用狀況正向好的方向發展。
成都市武侯區高升橋建設銀行工作人員介紹,如果不慎產生了不良信用,應向金融部門咨詢,采取正當合法的措施加以彌補,切不可尋求非法手段。而且,負面記錄不會永久保存,新實施的《征信業管理條例》規定,個人不良信息最多保存5年,超過5年的將刪除。
中國人民銀行南京分行副行長黃向慶說:“對個人信用狀況作出主觀評價的是銀行,而各家銀行根據自身風險偏好或其他方面的要求,對相關記錄做出的評價并不一樣,所以偶爾的違規對自己的信用狀況幾乎不產生影響,個人也不必為了消除這些不必要的違規記錄而去花冤枉錢。”
綜上所述,網絡傳言是假的。這種傳言其實是“黑中介”的一種新型詐騙手法。相關專家提醒大家,千萬不要認為可以通過內部人士修改信息,這種心理極易被不法分子利用,并遭受不必要的損失。
監督方式防騙必讀生意騙場親歷故事維權律師專家提醒誠信紅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稅務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個人信用企業信用政府信用網站信用理論研究政策研究技術研究市場研究信用評級國際評級機構資信調查財產保全擔保商帳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訓
華北地區山東山西內蒙古河北天津北京華東地區江蘇浙江安徽上海華南地區廣西海南福建廣東華中地區江西湖南河南湖北東北地區吉林黑龍江遼寧西北地區青海寧夏甘肅新疆陜西西南地區西藏貴州云南四川重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