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報道稱多家P2P公司均高調宣布與平安銀行合作開展資金托管業務,但其托管可能本質上是存管,或存在如P2P網站倒閉銀行不兜底的風險。對此平安銀行稱具體業務尚未開展,或只是清算結算服務,不會對P2P項目 ...
近日,有報道稱多家P2P公司均高調宣布與平安銀行合作開展資金托管業務,但其托管可能本質上是存管,或存在如P2P網站倒閉銀行不兜底的風險。對此平安銀行稱具體業務尚未開展,或只是清算結算服務,不會對P2P項目真實性等進行監督。
中新網金融頻道發現目前確有網貸公司將風險準備金交給銀行“托管”,銀行方面稱不承擔資金來源及投資安全的審核責任。專家稱,不管是存管還是托管,如果銀行能對P2P平臺的資金進行監督性管理,能極大推動整個P2P行業的發展,預計會有相關政策出臺。
兩網貸公司稱與平安銀行合作 平安銀行:或不會監督P2P項目真實性
有媒體報道,平安銀行或在進行P2P平臺的路演,預計未來會上線。多家P2P平臺傍上平安銀行實際上是采取存管的形式,并非托管。托管需要銀行對風險進行兜底,對P2P平臺而言具有增信的意義;而存管的形式可能仍難規避P2P行業的風險問題。
中新網金融頻道搜索了人人貸、微貸網、拍拍貸等數十家網貸平臺官網發現,已有網貸公司在官網的醒目位置表示與平安銀行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如紅嶺創投的官網顯示已與平安銀行正式簽署全面金融服務戰略協議。該公司于6月10日在其論壇上回復網友提問時稱“與平安銀行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將會逐步完善資金監管方面的問題,以風險準備金計提的方式彌補風險業務出現而帶來的損失。”
中新網金融頻道聯系到紅領創投的客服人員,該客服援引2日紅領創投董事長周世平在其公司論壇上對此事的相關回復稱,“紅嶺創投與平安銀行的合作,四月份簽約全面金融戰略服務協議,目前正在開發系統對接,預期十月份分批上線。”在合作形式是存管還是托管的問題上,工作人員表示不清楚。
此外,微貸網官網顯示也與平安銀行杭州分行正式簽署全面金融戰略協議,稱“為了更好地保障廣大投資者的權益,確保用戶的資金安全。”微貸網客服對中新網金融頻道表示,與平安銀行簽約后,微貸網投資者的資金賬戶將由平安銀行進行管理,同時微貸網將在平安銀行開立風險準備金賬戶,以供用戶監督,“微貸的風險金由平安銀行托管,托管的投資人的資金托管還在對接中。”
平安銀行的一名工作人員對中新網金融頻道表示,平安銀行和P2P公司有合作的意向,但目前所謂的戰略協議不像具體的協議,有合作方式、權利義務等合作內容,只是意向性的東西,“如果真正的合作的話,要簽業務協議,但目前沒有任何的業務的合作,還處在研發階段,離上線應該不會太久。”
該工作人員稱紅嶺創投是平安銀行簽的比較早的一家公司,但否認了10月左右上線的說法。在平安銀行與P2P公司合作的具體的形式是“托管”還是“存管”,該工作人員稱這些說法都不是太準確,“銀行嘛,主要是提供清算結算服務。P2P平臺項目的真實性、出款人借款人等信息主要是P2P平臺自身或者監管機構去監督。但平安銀行會對P2P公司有篩選,選擇本身資質比較好、有行業地位、比較優質的平臺。”
此外,該工作人員稱平安銀行之所以會與P2P平臺開展合作是基于市場需求,對于銀行而言就是開展正常業務,“不像P2P平臺會比較重視和銀行的合作,會把這個當作一種宣傳。”有業內人士表示,這是P2P平臺希望借此提升其信用等級。
有P2P平臺將風險準備金交給銀行“托管” 銀行稱不對投資安全審核
去年以來,P2P平臺一方面如火如荼的發展,另一方面倒閉跑路事件頻發。近期北京、南京等地也發生了P2P平臺跑路事件,不斷引發市場擔憂。P2P行業的安全保障性問題成為擔憂焦點。
中新網金融頻道對數十家網貸平臺進行梳理發現,目前我國的P2P平臺均聲稱有保障,但實質情況魚龍混雜。當前網貸平臺的保障形式大致有幾種,一是與擔保公司合作,如有利網,與多家擔保公司進行合作;萬惠投融與擔保公司和小額貸款公司合作進行擔保等。
二是與第三方支付平臺進行合作,如你我貸,其客服人員表示出借客戶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新浪微博錢包和財付通充值,出借成功后資金通過第三方支付機構轉給借款人。
宜信的宜人貸是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為出借人建立虛擬賬戶,但沒有顯示第三方支付機構名稱。
平安銀行旗下的陸金所在官網上表示采取多管齊下的資金監管方式,資金委托第三方機構對會員資金進行管理,不與公司運營資金混用。此外,賬戶資金只能轉出到陸金所綁定的銀行賬號。
第三種方式即是與銀行合作。中新網金融頻道了解到,除了上述紅領創投與微貸網聲稱將資金交給平安銀行進行管理外,此前紅領創投將投資者的投資資金存管在工行對公賬戶中,與網站自有資金進行分離。
投哪兒網客服對中新網金融頻道表示,“我們家的安全性很好的,和交行簽訂的資金監管協議了,具體是托管還是存管不知道,在詳談中。”
人人貸官網顯示,其與招商銀行上海分行就風險備用金托管問題簽署了協議,招商銀行上海分行會對人人貸的風險備用金專戶資金進行托管。在招商銀行上海分行資產托管部出具的5月份人人貸風險備用金《資金托管報告》中,中新網金融頻道發現了這樣的字樣:我行僅對風險準備金專業賬戶的實際進出情況進行具體托管報告,不承擔資金來源及投資安全的審核責任,貴公司與基礎業務相對方產業的經濟糾紛由貴公司自行協商解決,我行不承擔任何責任。”
此外,還有一種保障形式是P2P平臺將旗下理財產品交給產權交易所進行登記和托管轉讓,如萬惠投融宣稱其安穩盈投資理財產品在深圳聯合產權交易所登記和托管轉讓,中新網金融頻道在該公司官網發現,安穩盈系列的小額信貸資產投資計劃是廣東太平洋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聯合深圳聯合產權交易所共同推出。
資金池問題是P2P真偽分水嶺 銀行監督是P2P健康發展關鍵
有數據顯示,截至去年末,全國各類線上P2P平臺數量接近700家,較2012年增長了5倍多,截至2014年4月中旬,全國各類P2P借貸平臺至少已達到714家。但跑路者也逐漸增多,從2011年開始到2014年4月中旬,至少有118家P2P借貸平臺出現歇業整頓、提現困難、擠兌、倒閉甚至惡意跑路等情況。上月北京也出現了P2P跑路的情況。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法研究所所長黃震此前對中新網財經頻道表示,目前我國的P2P發展的并不成熟,之所以會有P2P平臺倒閉跑路等情況,與這些平臺本質有關,“目前國內的很多P2P平臺從本質上看是資金中介而非信息中介,真正的P2P應該是信息中介,為借貸雙方提供一個信息平臺,不會有資金鏈、存貸率、壞賬率的說法,因為真正的P2P不直接放貸,有資金池的P2P都是偽P2P。”
針對銀行對網貸公司的資金進行管理一事,中國小額信貸聯盟理事長杜曉山對中新網金融頻道表示,如果把投資人的資金放在銀行,交由銀行監督管理,將促使中國P2P行業朝著好的方向發展,“真正的P2P平臺是沒有權力動投資人的錢的,但是目前中國的這個行業魚龍混雜,很多都在動投資人的錢。如果把出借人的資金放在第三方機構,尤其是銀行,這個問題就比較好解決。”
他分析,姑且不論是托管還是存管,銀行對P2P平臺的資金進行監管大致是兩個方面,其一借貸雙方的資金不經過網貸平臺流入銀行,銀行只負責管理清結算和支付;其二,銀行受網貸平臺的委托,對借貸雙方的資金或者身份真實性進行核實,“前者含義很簡單,銀行收到借貸雙方的指令或者看到電子合同就負責撥款,不管別的,后者帶有一定的監督功能。”
“從P2P整個行業發展來看,銀行是重要一環,如果沒有銀行這一環節,P2P把客戶的資金任意流入到自己可以控制的賬戶里,如果有銀行這么一環,那么投資人的資金的風險性能大大降低。”他分析,銀行介入P2P行業后,如果真的負責任的話,還需要對P2P進行監督,“大致是兩個方面能起到監督作用,如發現異常資金流入流出,有義務或責任通知有關方面,會保證客戶的權益和資金安全;此外一旦網貸公司因為資金鏈斷裂或者別的原因倒閉、跑路,也要防止客戶的錢流入網貸公司的賬戶里。”
杜曉山介紹稱,國外的P2P發展到現在,網貸公司不能動用投資人的資金,其安全性保障方式主要是由銀行或者有權進行支付清算的機構對資金進行監管,但他認為如無制約,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安全性也不能得到保障,不如銀行保險。“我們的P2P行業起步比國外晚了一兩年,英國的P2P平臺自2013年進一步加強自律,已經轉到了相當于我國的銀監部門門下監管,這方面我國晚了很多。但預計我國的監管當局如果出臺對P2P進行管理的辦法的話,一定會加上銀行對其資金進行監督管理的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