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廣州市(shi)政(zheng)府14屆136次常務(wu)會議審(shen)議并通過(guo)了(le)《廣州市(shi)社會信用(yong)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規劃中明確,個人信用(yong)檔案的(de)建立(li),要在2020年實現90%覆蓋率的(de)目標。個人失信行為嚴重的(de),可能(neng)會對資格(質)認定、保 ...
昨日,廣州市政府14屆136次常務會議審議并通過了《廣州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規劃中明確,個人信用檔案的建立,要在2020年實現90%覆蓋率的目標。個人失信行為嚴重的,可能會對資格(質)認定、保障房分配、公務員聘用、異地務工人員積分入戶等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的重點領域產生影響。
2015年破除誠信“信息孤島”
廣州市發改委主任潘建國介紹,該規劃是廣州第一個針對信用體系建設方面的規劃。該規劃確定六大信用主體,即政府、司法機關、企業單位、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個人。規劃將推進上述六大信用主體誠信建設體系的建設,通過信用信息系統、信用法規制度和標準規范體系、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信用服務市場培育和監管、誠信文化等五大機制建設,力爭到2020年實現建設一個較成熟、高水平、適應市場經濟要求、與國際營商環境接軌的“信用廣州”。
如何量化政府是否守信呢?對此,潘建國表示,政府建設的重要目標是誠信政府。政府誠信一是要依法依規認真履行職能職責。二是要科學決策、民主決策、規范決策。三是要加大政府在行政過程中的公開透明度。四是政府做出的承諾,比如每年承諾的民生十件實事,治理大氣環境、治理污水做出的承諾,必須按照既定要求、目標、成效加以落實。五是政府有接受人大、社會各界、新聞媒體監督的責任要求和制度規范。
目前金融等一些行業對個人或者企業的誠信開展了一些嘗試,但都僅限自身使用。對此,規劃提出,以行業、部門的管理服務需求為導向,依托市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平臺,建立行業或部門間信用信息的持續交換共享機制,著力消除“信息孤島”,實現信用信息互通共享。到2015年,全部涉信行業和部門實現信用信息的市級集中。
媒體將公布失信個人信息
個人信用系統建設方面,著重加強對公務員、學生、企業法定代表人、金融從業人員、會計從業人員、導游、醫務人員、教學科研人員等重點人群信用信息的記錄和整合,逐步建立健全各行業、部門個人信用檔案。到2015年,個人信用檔案覆蓋率達到60%;到2020年,個人信用檔案覆蓋率達到90%。
將圍繞市場準入、信貸、納稅、合同履約、人事管理等重點領域,開展個人信用評價,建立聯動監管機制,加大對個人失信行為的懲戒力度。
在個人系統框架下,要建立個人失信信息公開機制。在保護個人隱私的前提下,依法依規在政府網站、“信用廣州”網和媒體上公布個人的失信信息,強化對個人失信行為的社會監督和約束。政府及其部門帶頭在資格(質)認定、保障房分配、公務員聘用、異地務工人員積分入戶等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的重點領域加大個人信用信息應用力度。鼓勵市場主體在信貸、信用卡、就業、公用事業等經濟社會交往活動中使用個人信用產品和服務,引導社會形成使用個人信用報告的習慣。
“以公務員舉例,個人的職業道德、職業操守都要考慮進去。另外,履行公職過程中,有沒有貪污、受賄、以權謀私等行為,都會通過績效評價,通過對信用評估反映出來。公務員的信用檔案、評價、評分要進一步細化。同時也要采取懲戒措施,比如辭退、開除公職等。”潘建國表示,目前,規劃只是提出了框架和方向,接下來,將針對不同的信用主體制定更加細化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