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guo)(guo)誠(cheng)信(xin)(xin)(xin)建設狀況報告(gao)》21日在北(bei)京發布。據了解,這是迄今(jin)唯一一部(bu)關(guan)于我(wo)國(guo)(guo)社會主義(yi)誠(cheng)信(xin)(xin)(xin)建設的權威研究(jiu)報告(gao)。 《中國(guo)(guo)誠(cheng)信(xin)(xin)(xin)建設狀況報告(gao)》深度解析中國(guo)(guo)誠(cheng)信(xin)(xin)(xin)文化(hua)基(ji)因,經過深入調研,真(zhen)實呈現中國(guo)(guo)誠(cheng)信(xin)(xin)(xin)建設現 ...
《中國誠信建設狀況報告》21日在北京發布。據了解,這是迄今唯一一部關于我國社會主義誠信建設的權威研究報告。
《中國誠信建設狀況報告》深度解析中國誠信文化基因,經過深入調研,真實呈現中國誠信建設現狀及問題,總結中國誠信建設制度環境,分析各行業、各地區誠信建設發展狀況,匯總各地誠信建設組織情況,與國外誠信建設體系模式進行比較,解讀中國誠信管理系統建設與運行,并對中國誠信建設發展前景進行展望。
報告指出,市場經濟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拜金主義、一切向錢看的有害思想觀念,一些人誠信意識淡薄,不講誠信、造假欺詐成為大家普遍關注的大問題。時至今日,各種不誠信現象仍然時有發生屢禁不止,已經成為困擾我國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嚴重問題。國家發改委財政金融司負責人曾指出,我國企業每年因不誠信導致的經濟損失高達6000億元人民幣。誠信缺失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成為影響和制約我國經濟社會持續有序健康穩定發展的頑癥。
報告指出,各種各類失信事件所以屢禁不止、頻發不絕,主要原因是失信成本低、地方保護主義、監管缺位等因素。應加強三方面工作:構建監督網絡,讓失信者無所遁形;多部門聯動讓失信者“一處失信、處處受限”;加快誠信立法,形成法律約束力。針對當前誠信建設形勢,有資深專家呼吁,應該特別重視“誠信管理”工作。現在,我們的誠信建設工作,相對來說,有“三多三少”:道理講得多,實際管理的辦法少;單個部門的宏觀粗線條辦法多,相關部門齊聯手操作性強的辦法少;在不誠信者“可承受范圍”,的辦法多,能產生“切膚之痛”的辦法少。甚至出現山寨誠信社團組織,信用機構亂象叢生,亂評比,獎項五花八門,報告希望各級政府加大監管力度,堅決予以打擊。針對失信頑癥,我國逐步建立了以國家法規、部門規章、規范性文件和標準的多層次制度體系。《社會誠信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是我國第一部國家級的社會誠信體系建設專項規劃。全國各地各部門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推進社會誠信體系建設,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弘揚誠信理念,推廣先進典型,開展專項整治,誠信建設不斷取得積極進展。國家相關部門和各地采取系列規范措施進行整頓和懲戒,初步見到了成效。
報告指出,盡管各種不講誠信的不良現象時有發生,盡管誠信缺失仍是經濟社會發展中一個突出問題,盡管誠信建設制度機制還亟待健全和完善,中國誠信建設的總體形勢是健康向上的。人們可以堅信,只要全社會堅定不移的持續努力,只要各地各部門協同一致,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勁頭工作,我們全社會的誠信狀況一定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中國誠信建設狀況報告》是由中國政法大學聯合有關部門成立的中國誠信建設研究中心,組織協調社會相關領域,聯合政府部門、社會團體、新聞機構,教育界領導、專家共同發布的調查研究成果。據悉,中國誠信建設研究中心還將陸續發布《中國誠信狀況藍皮書》、《中國行業誠信狀況年度報告》、《地區誠信指數排行榜》等誠信專業權威研究成果,推動誠信建設、道德建設在全社會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