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zuo)日(ri),國家郵政局發(fa)布(bu)了(le)《2016年(nian)度快遞(di)市場監管(guan)報(bao)告》(以下簡稱《報(bao)告》)。《報(bao)告》從快遞(di)業務量(liang)、快遞(di)均價和用(yong)戶滿意(yi)度等方面進行分析,并提出在2017將全面推進信用(yong)體系建(jian)設,基本消滅末(mo)端"擺(bai)地(di)攤"現象,基本實(shi) ...
昨日,國家郵政局發布了《2016年度快遞市場監管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從快遞業務量、快遞均價和用戶滿意度等方面進行分析,并提出在2017將全面推進信用體系建設,基本消滅末端"擺地攤"現象,基本實現包裹"不著地、不拋件"。
一、快遞業務量繼續上升,人均約23件
根據《報告》顯示,2016年國內快遞業務量同比增長51.4%,達312.8億件,首破300億。在用戶使用頻率方面,日均快遞超1.7億,年度人均快遞使用量約23件,比去年增加近8件。
另外,在2016年,快遞業務峰值出現在11月,達37.6億件,占全年業務量的12%;谷值在2月份,僅12.5億件,占全年業務量的4%。季節性特征穩定。
IT之家認為,出現這樣的季節性特征,主要是受電商平臺"雙11"促銷活動刺激。預計21017年將會出現雙峰值,京東"618"店慶活動和天貓"雙11"全民購物節時段將會是全年快遞最密集時段。
二、快遞均價下降,用戶滿意度上升
《報告》顯示,價格方面,2016年快遞均價為12.7元,同比下降5.2%,相較于2015年下降了7毛錢。年人均快遞費用支出為287.4元,同比增長42.7%。
而在滿意度方面,2016年全國快遞滿意度74.7分,比15年提高0.7分。
《報告》稱,2017年將全面加強快遞事中事后監管,全面實施日常檢查"雙隨機"制度;組織開展"刷信"行為專項治理和"野蠻分揀"專項整治;制定量化考核措施,確保全年申訴滿意率提升到98%。
《報告》還指出,將全面推進信用體系建設,基本消滅末端"擺地攤"亂象,基本實現包裹"不著地、不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