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8日在新聞發布會上宣布,證監會已正式啟動運行全國統一的“資本市場誠信數據庫”,旨在完善誠信監管制度。 鄧舸表示,為落實“新國九條”和證監會《關于進一步推進證券經營機構創新發展 ...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8日在新聞發布會上宣布,證監會已正式啟動運行全國統一的“資本市場誠信數據庫”,旨在完善誠信監管制度。
鄧舸表示,為落實“新國九條”和證監會《關于進一步推進證券經營機構創新發展的意見》,保持證券公司風險控制指標體系的有效性和針對性,證監會近期啟動了《證券公司風險控制指標管理辦法》修訂工作。總的原則是,一方面放松管制,對不適應行業發展實際情況的部分指標進行修訂;另一方面加強監管,提升風險監測的全面性和科學性,堅守防范系統性風險底線。目前修訂工作正在進行中,條件成熟時,將按規定公開征求社會意見。
他說,為體現新一屆政府簡政放權、寬進嚴管的政府職能轉變要求,證監會于2月取消了資產證券化業務行政審批,并同時著手完善相關制度銜接和配套措施。在相關規則修訂過程中,證監會多次征求了相關市場主體、交易場所及行業自律組織的意見。目前,相關規則修訂稿已初步起草完成,擬以信息披露為核心,強化基礎資產的真實性,將業務主體范圍由證券公司擴展至基金子公司,實行證券自律組織備案管理,同時加強事中、事后監管,構建自律監管與行政監管有機結合、全方位、多層次的監管體系。
此外,為強化基礎資產的真實性,防范業務風險,擬根據現行法律法規及國家政策,授權相關自律組織對基礎資產實施負面清單管理。
針對ETF期權的推出要給滬港通讓路的市場傳言,他表示,ETF期權的相關工作與滬港通并行不悖。
鄧舸介紹,2012年7月,證監會制定出臺了《證券期貨市場誠信監督管理暫行辦法》。辦法規定,記入誠信數據庫的信息包括市場參與主體的基本信息、正面信息和負面信息。其中,負面信息主要包括中國證監會及其派出機構的案件調查、行政處罰、市場禁入、監管措施等監管執法信息,市場主體公開承諾未履行的信息,自律組織的紀律處分措施信息,以及其他機關在行政執法、司法活動中產生的相關信用信息。所涉及的人員和機構包括證券基金期貨從業人員,發行人、上市公司、非上市公眾公司、證券公司(保薦機構)、基金管理公司、期貨公司、律師事務所和會計師事務所等證券期貨服務機構、非公開募集基金管理人、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等市場機構,以及上述機構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主要股東、實際控制人等,還包括參與證券期貨市場活動存在違法失信行為被中國證監會及其派出機構處罰處理的其他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
截至2014年7月底,誠信數據庫收錄市場機構13,554家,人員523,133名,誠信信息66,565條,其中含監管措施、案件調查、處罰禁入、紀律處分、訴訟賠償等負面信息12,775條,上市公司及相關方公開承諾履行情況信息14,783條等。
鄧舸強調,建設誠信數據庫是要通過對市場參與主體誠信狀況的全面記錄、查詢使用以及公開、共享,體現失信受制、守信得益的導向,督促市場參與主體自覺誠信守法,不斷提高資本市場誠信水平。
根據《誠信監管辦法》的規定,誠信數據庫將主要在以下幾個層面發揮作用:
一是證券期貨監管系統將全面查詢、使用和應用。今后,證監會系統各單位、各部門,在許可審批、市場準入、資格取得、常規監管、稽查執法、處罰裁量、委員選任、政府采購等工作中,都要按照要求查詢誠信數據庫,掌握了解有關主體的誠信記錄,實施相應的誠信約束與懲戒。
二是外部共享與交換。證監會將按照國務院以及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部際聯席會議的部署和監管工作需要,積極推進與其他部委、地方政府、行業組織等的信用信息共享與交換。今后,在資本市場違規失信的主體,在其他領域也將受到相應的懲戒、約束。
三是接受市場主體的查詢。市場主體要了解、掌握自己和有關交易對方等的誠信記錄,可依照《誠信監管辦法》的規定,到所在地派出機構申請查詢本人和他人的誠信信息。
四是按規定公開失信記錄。對于記入誠信數據庫的失信信息,包括因證券期貨違法行為被行政處罰、市場禁入信息,以及被市場和行業自律組織予以紀律處分信息等,按照規定向市場和社會公開。
今后,證監會將進一步擴大資本市場誠信數據庫的覆蓋面,將更多市場機構、人員及其誠信信息納入誠信數據庫,在更多監管工作領域應用誠信信息,并便利包括廣大投資者在內的市場各方通過互聯網查詢有關市場經營主體的失信記錄,更好地為監管執法和市場發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