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ri),有(you)媒(mei)體報道,廣東(dong)東(dong)莞(guan)一名男子花費9597元(人民幣,下同)在(zai)天貓網購了3臺電視(shi)機,訂(ding)單提(ti)交后(hou),商品(pin)不(bu)能(neng)(neng)按期送達(da)。該男子查詢訂(ding)單信息,卻(que)被告知要繳納高達(da)9萬元的天價運費后(hou),才能(neng)(neng)獲得訂(ding)購的商品(pin)。原(yuan)來商家 ...
近日,有媒體報道,廣東東莞一名男子花費9597元(人民幣,下同)在天貓網購了3臺電視機,訂單提交后,商品不能按期送達。該男子查詢訂單信息,卻被告知要繳納高達9萬元的天價運費后,才能獲得訂購的商品。原來商家在天貓上發布商品,在進行價格調整時,因為一時疏忽大意,未對調整后的價格做出核實,導致原本價值31999元商品因少寫一個“9”,變成3199元。
當這名男子向商家所要商品時,商家以,“如需配送需補交9萬元郵寄費的理由,拒不向消費者提供商品”。男子不滿商家這種“出爾反爾”的行為,將其告上法庭。經法院判決,主要責任在商家,商家發布商品信息錯誤,并須取其履行合同約定,對于商家提出的天價運費的無理要求予以駁回。法院判決后,商家竟然無視法律存在,拒不執行判決結果。后執法人員凍結商家的支付寶賬戶,迫于壓力,商家主動聯系法院配合執行,同意交付商品給消費者。
此事顯示出,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不容任何個人和組織藐視法律的尊嚴,無視市場規則的存在。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法治經濟。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必須以保護產權、維護契約、統一市場、平等交換、公平競爭、有效監管為基本導向,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制度。”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是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獨立的市場主體,可以在市場上按照市場規律自主表達經濟利益需求。法律可以保證市場主體對其合法擁有的物質財富享有支配、使用和處置的權利。離開了法治,市場主體地位的獨立性和平等性就得不到充分的確認和保障,也就談不上公平交換,市場機制也就不能發揮有效作用。對于此事件中的商家,只想到了自己的利益受到損失,殊不知,未來也有可能出現其在經營活動中對方不履約的事情,到那時是不是法律也要來保護商家的利益呢?因此,從這一點上看,市場經濟中法治地位的內核必須是在平等、資源的基礎上進行治理,而不會偏袒任何一方。
作為商家,必須堅持誠信為本,服務顧客的宗旨。要有寧可自己吃虧,也要讓顧客滿意的經營理念,如果商家在經營中出現了錯誤,那么商家應該為自己的過失“埋單”。當今世界,科技水平的提高,極大促進了勞動生產力的不斷提高,同時互聯網技術的飛躍,也帶動了銷售渠道的多樣化。所以現在的市場早已是買方市場,商品市場的繁榮發展給消費者創造了更大的自主選擇權,同時也讓廠商面臨激烈競爭。
如何更快、更多的獲得消費者,特別是贏得消費者的信賴,是每個商家日思夜想的事情。其實最好的辦法是樹立良好的企業誠信形象,才會最大限度贏得消費者的青睞。而在此事件中可以看出,商家缺乏營銷頭腦、樹立品牌形象的意識,同時也可以看出商家內部管理混亂,才會導致價格出錯。商家本來可以通過暫時損失一部分利益,而贏得更多消費者的口碑。但商家卻將自己的錯誤歸咎于消費者的頭上,這種做法是不明智的,注定會被市場淹沒。
從道德層面看,講究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縱覽古今中外歷史,國家因誠信而興,因失信而敗。時下,很多行業企業都把誠信建設作為發展壯大的頭等大事。比如一些商鋪打著“誠信服務,放心消費”的招牌;一些企業打出“用戶至上,恪守誠信,規范經營,和諧服務”的標語。但是,講誠信并不是嘴上說說那么簡單,而是要身體力行,一點一滴的去積累。如果一個企業只是平時喊兩句口號,到了真正要兌現承諾之時,卻要違約,這樣的企業還有何誠信可言。
在當前“信用已經成為社會最稀缺的資源”。惡意拖欠和逃廢銀行債務、逃騙偷稅、商業欺詐、制假售假、非法集資等現象屢禁不止,究其本質在于信用的缺失。從這個角度講,一個企業要在關鍵時刻勇于承認錯誤,兌現承諾,這對企業來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