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shi)(shi)(shi)品(pin)藥品(pin)行(xing)業將首次引入信(xin)用懲戒制度。以后,如果醫藥、食(shi)(shi)(shi)品(pin)企業賣假藥、劣質食(shi)(shi)(shi)品(pin),5年內有(you)可能(neng)將從銀行(xing)貸不到一分錢。 新民晚報(bao)記者獲悉,近期,第一批醫藥、食(shi)(shi)(shi)品(pin)企業的違規(gui)信(xin)息已由(you)上海市(shi)浦東區(qu)市(shi)場監管(guan)局 ...
食品藥品行業將首次引入信用懲戒制度。以后,如果醫藥、食品企業賣假藥、劣質食品,5年內有可能將從銀行貸不到一分錢。
新民晚報記者獲悉,近期,第一批醫藥、食品企業的違規信息已由上海市浦東區市場監管局共享給獨立第三方征信機構“芝麻信用”。“芝麻信用”將把這批企業列入“行業重點關注名單”,并提供給銀行等金融機構。金融機構將把這些信息作為給企業融資、貸款的重要參考,因此,涉事企業可能將來會面臨融資、貸款等的難題。
記者注意到,首批違規企業名單中,上海富民醫藥發展有限公司(滬南路店)銷售不合格銀杏葉片,上海康福豆制品廠虛假標注食品生產日期,康魄商貿(上海)有限公司則在普通食品廣告中宣傳保健功能,同時利用虛假的或者使人誤解的價格手段,誘騙消費者與其進行交易。
業內人士分析,食藥領域之所以屢次出現安全問題,與這一領域違法行為的專業性和隱秘性有關。今年,芝麻信用專門研發了為企業提供信用服務的“靈芝”系統。“靈芝”系統包含了近1000萬小微企業的交易、物流、海關進出口等數據,這些多維度的數據能夠轉化為小微企業信用狀況的全息畫像。對于食藥領域那些改頭換面的違規企業,無論如何變身和隱匿自己的身份,“靈芝”系統都可以通過識別錯綜復雜的企業、股東間關系等,給出風險概率,進行提示、預警,避免與這種企業合作或者向其發放貸款而導致違約風險。
今年9月下旬,國家發改委、國家食藥監總局等28個部門達成合作備忘錄,對食品藥品生產經營嚴重失信者開展聯合懲戒。據了解,目前,全國已有5.9萬家企業被納入芝麻信用的“企業行業關注名單”。不過,進入這個名單,也并非宣布了企業的“死刑”。商業征信機構對企業及個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為5年;超過5年的,會予以刪除。另外,一旦出現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也不是“一刀切”。相關機構會通過告知提醒、分級限制等手段給失信者“改過自新”的機會,只要切實整改違法違規行為,對信用的影響自然會逐漸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