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4,是“信(xin)(xin)用(yong)(yong)記錄(lu)關愛日”,重慶的信(xin)(xin)用(yong)(yong)建(jian)設做得怎么樣?華龍網(wang)報道(dao)顯示,今年以來,一(yi)張針對(dui)社會(hui)信(xin)(xin)用(yong)(yong)體系(xi)建(jian)設的網(wang),正在重慶層層鋪(pu)開,其(qi)階(jie)段(duan)性(xing)成績(ji)包(bao)括:建(jian)起(qi)一(yi)個“信(xin)(xin)用(yong)(yong)重慶”網(wang)站(zhan)平臺(tai),信(xin)(xin)用(yong)(yong)紅黑(hei)名(ming)單已向社會(hui) ...
6.14,是“信用記錄關愛日”,重慶的信用建設做得怎么樣?華龍網報道顯示,今年以來,一張針對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網,正在重慶層層鋪開,其階段性成績包括:建起一個“信用重慶”網站平臺,信用紅黑名單已向社會公示;實現互聯互通,市級與區縣信用數據互補共享;多部門聯合懲戒,一處失信將處處受限……今后,全市“一張網”的信用監管體系將逐漸升級,推動信用在各領域深入應用。
從對老賴無奈,到約束老賴不敢賴,靠的是什么?當然理想狀態是靠人人自律,“吐口唾沫是個釘”,像娃兒過家家發誓那樣“拉勾上吊,一百年不許變”,個個都能自覺做到誠信。
但實際生活中,道德自律是靠不住的,得靠制度他律,譬如俗語說,“有借有還,再借不難”,這是以信換信的良性循環,但緊跟這8字接下來又有8個字——“如果不還,全家死完”,這就是純粹詛咒的意思了,狠雖狠,約束力不強大,不剛性。
他律的要害,就是要做到一是不能讓老賴“梭邊邊”;二是捏準了,拿死了,還不能讓老賴“打橫耙”;這兩條做到了,就能讓“守信”走遍天下,“失信”寸步難行,就能避免偷奸耍滑是強者,逃稅漏稅是大哥。
重慶的信用建設,打蛇打七寸,果斷拿捏住這兩個關鍵,治“梭邊邊”的這個招,叫信用監管全面使力,無縫覆蓋。怎么覆蓋?一是不許個人或企業“換馬甲”,在甲地欠了好大一砣錢沒還,卻又換個身份跑去乙地又欠一勾子的賬。今年初,重慶企業和社會組織已實現統一信用代碼100%轉換,企業有了唯一的“身份證”,信息可以歸集到名下,這就是不許“換馬甲”,是重慶信用體系建設的重大突破。二是“一張網”監管,各地域、部門間信用數據互聯互通,市級與區縣信用數據互補共享,說白了就是讓所有企業也好,團體也好,個人也好,諸多信息都整合、納入、交換、共享到信用檔案,不守信名聲臭了,大家都能查得到,藏不了掩不住。
治“打橫耙”的這個招,叫懲治失信嚴格較真,不玩假打。多部門聯合懲戒,一處失信將處處受限。上了黑名單,就飛機、高鐵坐不了,出境、購買不動產,甚至想吃好點穿好點高檔消費點都不得行,若再想攬項目做生意,在政府采購、招標投標、行政審批、政府扶持、融資信貸、市場準入、資質認定等方面要受到諸多限制。
讓守信的理念深植人心,讓守信的力量不斷生長,需要正確有價值觀來導航,也需要實際有效的第三方征信機構來“校準”。重慶信用制度的“四梁八柱”之所以能如此成效顯著,除了得益于各級政府重視,官方支持,各部門各地區都積極參與,良好守信氛圍正在逐步形成,還有同樣重要的一點是第三方征信機構參與重慶信用體系建設。
重慶用市場化手段推進信用信息資源開發,積極培育第三方信用服務機構,客觀、中立的“第三方”社會化征信機構,能充分體現出客觀透明,公開公正,能夠讓各市場主體的諸多信息可靠可信,能夠使其基本素質、經營水平、財務狀況、盈利能力、履約狀況、管理水平和發展前景進行客觀綜合分析和評價,其推動給力,約束有效,激勵靠譜、服務到位。
人貴有信,素信者昌,對人以誠信,人不欺我;對事以誠信,事無不成。守信了,社會的運行就能文明有序,生活中就很少有人將坑蒙拐騙作為發財之道,把弄虛作假當成晉升之法,用抄襲剽竊成就學術之業。守信了,一個地方,也就有了響當當的金字招牌,有了讓人投資興業的發展信心,整個社會的信用財富就能保值增值,重慶那些更高大上的目標,譬如加快建設西部創新中心,推動經濟轉型升級,也就注入了強大的誠信力量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