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不良信用記錄,正成為群眾關注的熱點。4月23日,人行南京分行副行長黃向慶做客政風熱線時表示:即使非本人原因造成,個人不良信用記錄的消除也要5年,但各銀行對記錄有所判斷,不一定影響到貸款發放。 當 ...
個人不良信用記錄,正成為群眾關注的熱點。4月23日,人行南京分行副行長黃向慶做客政風熱線時表示:即使非本人原因造成,個人不良信用記錄的消除也要5年,但各銀行對記錄有所判斷,不一定影響到貸款發放。
當天一半以上咨詢投訴與信用卡使用及個人征信記錄有關。南京市民劉師傅曾辦理中國銀行信用卡,一段時間沒有使用后,銀行提醒他欠了年費,所欠200多元他很快還上了。今年他想貸款買房,卻被銀行告知有4個月逾期記錄,不予貸款。劉師傅認為,銀行沒有盡到提醒義務,影響了其信用記錄。
黃向慶解釋,個人征信系統僅客觀記錄欠款事實,對個人信用狀況作出主觀評價的是你申請貸款的銀行。而各家銀行根據自身風險偏好或其他方面的要求,對相關記錄做出的評價并不一樣,所以不用擔心一兩次年費的欠繳對自己的信用狀況產生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能證實銀行等方面存在過錯,欠款一類“不良”記錄也無法消除。2012年,張先生所在公司替他辦理了光大銀行蘇州分行的信用卡,可以透支99萬元,而他當時月收入只有3000元。“公司只要我們填個資料,都是虛擬的‘分公司經理’之類頭銜,償還由公司來辦。”后來公司資金鏈出現問題,這些卡被公司套現,員工們頻頻被銀行催賬,“欠款”達900多萬元。雖然后來銀行不再向張先生等人催款,但長達8個月的巨額欠款記錄,讓他們很難辦理信用卡和貸款。
黃向慶分析,這一個例中銀行辦信用卡時至少違反兩方面規定——必須面簽以及核定個人信用限額,另外可能還有信用卡違規套現,人行南京分行將對其是否違規作進一步調查。但記錄無法更改,即使錢全部還清,也需5年后相關記錄才能消除,能不能貸款還是得看具體銀行的評判。
黃向慶提醒,信用卡實際是消費貸款的另一種表現形式,辦理要審慎,對個人信用記錄負責。個人辦卡一定要親自辦、親自面簽,“在了解清楚雙方責任義務后,覺得能承受,再簽字。”